很多人看到市面上的银饰、银制品,尤其是那些看起来光鲜亮丽的首饰,总会觉得“银怎么这么便宜”,甚至有人会拿来跟黄金比,觉得银简直是“白菜价”。这想法我听多了,尤其是在刚入行的时候,自己也曾有过类似的疑问。不过,做久了,就明白这便宜背后,其实是复杂的供需关系、生产成本,还有更深层的原因在起作用。要我说,这“便宜”二字,对银这种贵金属来说,本身就是一种误解,或者说,是我们站在一个不完全的角度去看待它了。
首先,咱们得从源头说起。银矿的开采,不像黄金那样,很多时候是作为铜、铅、锌等金属的副产品一同被开采出来的。这就意味着,银的生产成本,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其他主要金属市场行情的影响。如果铜价、铅价低迷,即便银矿本身储量不少,但因为开采这些金属的经济效益不高,银的产量自然也就会受到限制,反过来也可能推高它的成本。但反过来说,当铜、铅市场火爆,即便银的价值不高,也会因为开采其他金属而被大量地“顺带”出来,这就会增加市场上的总供给量。
再者,银的提炼和加工过程,也需要投入不少成本。从矿石到纯银,再到最终可以用于制作首饰或工业产品的形态,每一步都需要能源、技术和人力。虽然相比黄金,银的提炼工艺可能没那么复杂,但其规模化生产也需要相当大的投入。而且,别忘了,现在的精炼技术越来越成熟,可以把纯度提得很高,但这本身也是成本的体现。我们看到市场上很多银饰,其含银量标的都是92.5%,这就是所谓的“925银”,它在纯银(99.9%)中加入了7.5%的其他金属(通常是铜)来增加硬度,方便加工和提高耐磨性。这种合金的生产,同样是有成本的。
大家总觉得银便宜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在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上,价格波动比黄金来得更剧烈,但绝对数值通常要低得多。这是因为银的工业需求占了很大一部分。银在电子、光伏、医疗、摄影等许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,这些工业需求的变化,会直接影响到银的市场价格。比如,如果某个关键工业领域突然迎来爆发式增长,对银的需求量激增,理论上会推高银价。但这种需求的变化,往往没有黄金那样具有强烈的避险和保值属性来得稳定和持久。
黄金作为一种硬通货,其金融属性和作为避险资产的地位,是很多人buy黄金的重要原因。而银虽然也有一定的金融属性,比如作为投资品,但它的金融属性相对较弱,更多时候是被视为一种工业原材料。当全球经济不稳定、通胀压力大时,人们更倾向于选择黄金来保值,因为黄金的“硬度”和历史积淀在那里。相比之下,银的价格更容易受到整体经济周期和工业景气度的影响,这就导致了它在价格表现上,与黄金有明显的区别。
我经常碰到一些客户,他们可能看到网上或者某些渠道宣传的“低价银”,就觉得银的市场价就应该是那样。但实际情况是,很多标榜“便宜”的银制品,可能在工艺、设计、品牌溢价上,跟我们这些做了很多年、注重品质的厂家比,有不小的差距。有时候,所谓的“便宜”,背后可能是偷工减料,或者是以次充好,甚至是用其他金属替代。我们做这行,对含银量、工艺细节要求都很高,自然成本也要高一些,卖的价格也就不一样了。
而且,很多人忽略了银作为一种贵金属,其本身就具备一定的价值。我们现在在生产,无论是首饰还是其他的银制品,都需要考虑到回收价值。即使是过了很久,损坏了,或者不再喜欢了,只要是足量的银,总能卖出一定的价格。这跟很多普通金属制品是完全不同的。所以,与其说银“便宜”,不如说它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,其“价格”相对黄金而言,显得不那么高不可攀,但它依然是一种有价值的商品,有其内在的生产和市场逻辑。
在我们实际操作中,加工过程中的损耗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成本。比如说,手工制作一件银饰,从设计、打样、熔炼、压片、冲压、焊接、抛光,到最后的镶嵌,每一步都有可能产生损耗。尤其是复杂的工艺,比如镂空、雕刻,损耗的比例会更高。这不仅仅是材料上的损失,还包括了机器设备的折旧、维护,以及最重要的人工成本。一个有经验的银匠,他的技艺和时间,本身就价值不菲。
就拿抛光来说,要达到镜面般的光泽,需要多道工序,精细打磨,这绝对是体力活,也是技术活。我们有些时候也尝试过自动化生产线,但对于一些精细的、具有艺术感的银饰,手工的质感和细腻度是机器难以完全替代的。所以,当我们看到一件设计精美、工艺考究的银饰,它的价格包含了这些隐性的成本,自然就不能简单地用“银便宜”来衡量了。
很多时候,我们觉得一件银饰“便宜”,是因为我们看到的是原材料的价格,或者是一些大批量生产的、设计相对简单的产品。但如果一件银饰,融入了独特的设计理念、知名设计师的创意,或者经过了知名品牌的背书,那么它的价格就会包含这些附加值。这就跟艺术品一样,同样是画布和颜料,不同艺术家的作品,价格可能天差地别。银饰也一样,它不仅仅是贵金属的堆砌,更多时候,它是一种设计、一种情感、一种生活态度的载体。
我们自己也有过这样的体会,在跟一些设计师合作开发系列产品时,我们发现好的设计确实能大大提升产品的市场接受度和溢价能力。即使原材料成本变化不大,但因为设计独特,产品很容易在众多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,吸引到特定消费群体。所以,市场定位、品牌效应、设计价值,这些都是影响最终价格的重要因素,它们共同作用,使得我们看到的银饰,价格区间非常宽泛,不能一概而论地用“便宜”来概括。
从长远来看,银价的历史表现也并非一直如此“低廉”。在某些经济周期或特定时期,银价也曾出现过大幅上涨。只不过,黄金作为一种更稳定、更受追捧的避险资产,其价格的绝对高度和稳定性,使得人们对银的印象,总是在相对低位徘徊。但我们也不能忽视,全球对于清洁能源、电子产品等的需求在不断增长,这些都会带动对银的工业需求。从这个角度看,银的未来价值,或许并不像现在这样“便宜”。
而且,从投资的角度来看,银的波动性也意味着潜在的更高回报。当然,这也伴随着更高的风险。我们作为一个生产和加工实体,更多关注的是稳定的供应和合理的利润,但也会密切关注市场的宏观动向。总的来说,理解“银为什么那么便宜”,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去看待,它不是一个简单的价格标签,而是背后复杂的经济、工业和市场逻辑的综合体现。
上一篇
下一篇
已是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