聊到“通信达如何导入公式”,这事儿听着简单,但真要上手,很多人立马就卡壳了。尤其是刚接触这类专业软件,或者习惯了Excel那些灵活操作的人,面对通信达的公式导入,总觉得有点摸不着头脑。其实,很多时候不是软件本身有多难,而是没找对路子,或者说,大家对“导入公式”这个概念的理解,可能就停留在字面上,忽略了它背后实际的逻辑和场景。
首先得明白,通信达这类金融数据分析软件,它导入公式,通常不是像Excel那样,你直接Ctrl+C, Ctrl+V一个现成的公式进去就能用。它更侧重于“引用”和“定义”。你可以理解为,你要告诉通信达,你想计算的东西(也就是你的公式),它应该去找哪些数据源(比如某个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、某个交易日的价格等),然后用什么方式去组合它们。这背后,其实是软件在为你构建一个数据分析的“模型”。
所以,当我们说“导入公式”的时候,它可能包含几种情况:一种是你自己编写的,比如自定义的股票技术指标、或者是一些特定的财务比率计算。另一种,则是你从网上、或者从同行那里得到的一些“现成”的公式代码,想把它用到通信达里。这两种情况,处理方式上会有细微的差别。
我记得刚开始用的时候,也走了不少弯路。就想着把Excel里那种一长串复杂的IF判断、AND、OR逻辑直接复制过去。结果呢?不是报错,就是算出来一堆乱七八糟的数据。后来才明白,通信达有自己的一套函数库和语法规则,你得按照它的“规矩”来。这就像你学外语,不能直接把中文的句子结构套进去,得按照英语或者其他语言的语法来组织。
举个例子,假设我想在通信达里计算一个“日均成交量”的指标。在Excel里,可能就是简单的AVERAGE函数,选中成交量的列就行。但在通信达里,你可能需要先确保你的数据接口是打开的,能获取到每日的成交量数据。然后,你可能要通过它的“公式编辑器”或者“自定义指标”模块,去定义这个公式。
我通常会这样做:首先,在软件里找到“公式编辑器”或者类似的入口。然后,我需要明确我要引用的数据是什么。比如,我要引用“成交量”这个字段。通信达通常会提供一个数据字段的列表,你可以在里面找到。然后,我需要指定一个“周期”,比如“日线”,或者“周线”。接着,我就可以开始编写公式了。比如,写成类似`AVERAGE(CLOSEVOL(1, 20))`这样的形式,意思是“过去20个交易日的平均成交量”。这里的 `CLOSEVOL` 可能就是通信达里代表成交量的函数,而 `(1, 20)` 可能表示“当前周期”和“20个周期”。
这个过程,关键在于你要熟悉通信达提供的那一套函数库。它里面有很多预设好的函数,涵盖了价格、成交量、财务数据等等。了解这些函数的作用和用法,是成功导入和应用公式的基础。我建议新手,先从最简单的公式入手,比如简单的移动平均线、MACD、RSI这些,熟悉了它们的定义和在软件里的表现后,再慢慢挑战更复杂的。
zuida的坑,我个人觉得是“数据源”问题。你写的公式再完美,如果通信达抓取不到你需要的数据,或者数据本身就是错的,那结果肯定是错的。所以,导入公式之前,一定要先确认你的数据接口是否正常,数据是否已经更新到最新的交易日,并且数据格式是你想要的。
还有一种情况,就是你从外面找到的“公式代码”,它可能是针对别的软件,比如同花顺、东方财富,甚至是国外的Bloomberg、Refinitiv。这些软件的函数库和数据结构都有差异。直接复制过来,基本上是行不通的。这时候,你就需要耐心去对照,把别人的公式“翻译”成通信达能理解的语言。这就需要对通信达的函数库有一定了解,并且具备一定的逻辑分析能力。
我曾经遇到过一个情况,就是别人给了一个很复杂的选股公式,用的是一些非标准的函数。我花了好几天时间,一点一点地去拆解,去查找通信达里有没有类似的函数可以替代。最后发现,有些逻辑在通信达里实现起来确实比较麻烦,或者说,它提供的方式不是我当时理解的那种。最后只好放弃了那个公式,重新调整了思路。
当你可以比较熟练地通过公式编辑器来计算一些基本指标之后,就可以开始尝试“创造”属于自己的公式了。这可能是大家最期待的部分。比如,我想计算一个“换手率”的变种,结合成交量和当日的波动幅度。这时候,你就要开始组合使用通信达提供的各种函数。
我的经验是,写公式的时候,最好有一个清晰的“逻辑树”。先想清楚你要计算的最终结果是什么,然后为了得到这个结果,你需要哪些中间步骤,每个步骤又需要用到哪些数据和函数。写一段,测试一段。不要试图一口气写完一个非常复杂的公式,这样容易出错,而且后期调试也困难。
另外,通信达的“公式管理器”或者“自定义指标”里,通常都有一个“预览”或者“测试”的功能。利用好这个功能,在输入公式的过程中,就能看到实时的计算结果。这样可以帮助你及时发现错误,并进行修正。如果预览结果和你的预期不符,那多半是公式里有逻辑错误或者数据引用不正确。
第一,细读通信达的guanfang帮助文档。我知道很多人不喜欢看说明书,但对于公式这类细节操作,guanfang文档是最好的老师。里面会详细介绍函数库、语法规则,以及一些常见的用法示例。
第二,从小处着手,循序渐进。不要一开始就想实现非常复杂的策略。先从简单的技术指标、财务比率开始,逐步掌握其核心操作逻辑。
第三,多参考、多实践、多交流。论坛、社区里有很多用户分享自己的公式和经验,可以多看看。遇到问题,大胆地去提问。我就是在和很多股友的交流中,学到了不少技巧。
最后,我想说,导入公式这事儿,熟能生巧。你用的越多,理解的越深,也就越能灵活运用。不要被那些“看起来很复杂”的公式吓倒,它们背后都有其逻辑和方法,只要你用心去钻研,总能找到解决之道。
下一篇
已是最新文章